第二届《保丽华之声》--- “峨眉山 乐山 成都之旅”征文------草堂随笔
2017-09-25 22:12:23
admin
111
草堂随笔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每读起陶翁的诗,脑海里就不由的涌现出一幅画面:弯曲的石阶、土灰的古墙、低矮的草屋,坐在自家门槛上摇扇纳凉的白发垂髫者。而杜甫草堂的一游让我有幸重温了五柳先生的情致和意趣。
夕阳西下,城郊的杜甫草堂在余辉的衬映下,显出一种深幽之美。远离了城嚣市扰,这里虽算不上陶潜描述的桃花源般与世隔绝之地,但说它是安抚城市倦人烦躁心绪的一片净土,却一点也不为过。过拱门,穿小桥,入小径,渐入佳境。外面如炎热的盛夏,草堂却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清凉。或是心静自然凉,没有鼎沸的人声和喧哗的车流,只是偶尔有从苍翠的竹林深处传来小鸟几声鸣叫,还有就是隐在浓茂的树木丛里青蛙高高低低的歌唱,把人带入了一种世外桃源的境界。这样的时刻,心情是愉悦的,神情是放松的,人和自然完全融在了一起……
忽看流水萦回,小桥勾连,当日的草屋已再现眼前。细细打量这草屋,简单的一卧、一厨一书堂,茅草覆顶,泥土围墙,竹片为帘,挑起了质朴的古典气息。没有墨宝楹联,也没有镏金朱漆,异常的简约朴素,却让心灵有了返璞归真的澄清,置身于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界,诱惑人的不正是这一种未经雕琢的“荒芜”吗?这样的景致只有静静地在远离了尘嚣,任心灵翩然翱翔,才能体味到最真实的感受。
然而随着高度文明的发达,现代工业的腾飞,人们看不到青山绿水,鸟语花香了。于是,每个人都在埋怨着当今的社会,在诉说着文明带来的罪恶,在缅怀着故土带来的温馨。许多人都在力求着能够返璞归真,重新过着如原始般的生活。
为什么非得埋怨现实?逃避现实呢?不管是美丽的,还是丑陋的,都是得必须面对的。高楼大厦也好,低矮草屋也行,只要心能泰然处之,眼睛还会被迷惑吗?任庭前花开花落,看门外云卷云舒,不也是挺好的?